如何构建全球化SaaS的核心竞争力? | 出海同学会No.63期干货
1
导语
移动互联网、跨境电商都属于中国出海企业拥有强大比较优势的赛道,而企业软件SaaS一直被认为是海外市场(尤其是欧美本土)比较有历史积累的赛道。当然这几年我们也有一批优秀的华人创业者在全球化SaaS上不断创新探索,做了许多非常优秀的产品。中国本土企业到底在全球化SaaS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?不解决这个基础问题的思考,我们未来SaaS的发展和探索是无从谈起的,本次63期出海同学会就邀请了全球化SaaS行业中的朋友们一起来分享了他们的观点和建议。小编在这里为同学们整理了本次研讨的可公开部分。
本期课代表(分享嘉宾)
API7.ai 海外增长负责人 刘可儿
ChinaAndWorld CEO 宋科宇
法大大 首席战略官 温晗
简道云 CEO 单兰杰
SparkX邑炎科技 创始人 袁俊
有米云 CTO 蔡锐涛
值日生(主持与问题设置)
Salesforce 中国产品总监 张欣桐
(*按公司名字母序)
其余嘉宾因公司PR保密不能露出及外发内容,我们同样感谢他们的精彩输出
要点问题
核心竞争力讨论
您的团队在出海中核心竞争力?
中国团队做全球化SaaS的比较优势?
出海经验讨论
中国SaaS出海的本地化如何做?
通用性VS个性化,如何选?
中国SaaS出海最容易踩坑的地方?
垂直化Vertical讨论
Vertical SaaS现状和机会?
未来可能出现Vertical SaaS的领域有哪些?
核心竞争力讨论
您的团队在出海中核心竞争力?
中国团队做全球化SaaS的比较优势?
API7.ai 刘可儿
自我和公司介绍:我是API7.ai的海外增长负责人。API7.ai是一家提供 API 处理和分析的开源基础软件公司,提供 API 网关、K8s Ingress Controller、Service Mesh 等微服务和实时流量处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。
三年前两位工程师背景的创始人从 0 开始写了一个 API 网关的项目APISIX,然后开源并捐赠给了Apache软件基金会。从那以后公司一直维护和提升APISIX开源项目和社区,至今已经有400多位来自全球不同公司和高校的贡献者。我们商业化的产品就是基于开源项目的商业化支持、企业级服务和云产品。
出海是今年年初开始做的,但我们在早期已经有一些海外用户,比如说NASA、欧盟数字工厂,他们很早开始就在用我们的API 网关了。我们近期的目标是扩大开源项目APISIX在海外的影响力,在海外获得更多贡献者和用户,以及获得SaaS云产品的种子用户,并在交流互动过程中打磨product market fit。
中国SaaS企业出海核心优势,以我们公司为案例,有两个可以分享的点:
第一,产品、技术、成本的优势;能打磨出真正对用户有价值的产品就是优势。比如,我们的不少海外用户表示:对比其他公司产品,API7.ai的产品确实技术和性能更好;高QPS,低延迟,有高出竞品10倍的性能优势。同时我们在数据合规和安全认证上做得非常好。另外,用户基于我们产品做二次开发,成本低、上手快。
第二,国内公司的产品是经过大量实际的大流量场景验证的。国内公司的产品可能有几千万的日活量,海外公司的产品能有几百万日活量就不错了。国内的产品被大量地使用,针对不同客户和场景被广泛验证过,拿到国外就不是从0开始了。
简道云 单兰杰
自我和公司介绍:简道云是一款零代码的应用搭建工具,主要是国内市场,国外市场在观望。
中国SaaS出海的优势,我觉得中国团队相对容易放得下身段,去做海外大公司不屑于做的事情。比如,WPS在国内和国际上很多国家的渗透率还蛮高的。其中一个微软没有做,但是WPS做的很好的就是做各种模板,花费的代价也不大,但是用户需求还挺多,给WPS获得更多客户有很大的帮助。本质上还是要想清楚给客户提供的价值有哪些。哪些是大公司没有做或不屑于做的,也许就是中国团队的发展机会。
SparkX 袁俊
自我和公司介绍:SparkX邑炎科技创立于2018年 8月,是一家新生代的跨境品牌数字营销科技公司,主要帮助中国出海的卖家及品牌,更好地布局亚马逊、DTC独立站等海外多个平台,提供一站式跨境整合数字营销解决方案。
目前,全球团队规模超400人,去年我们完成了A轮和B轮融资。在发展前期,我们专注于海外整合营销服务,沉淀了一系列成熟的营销方法论后,2019年开始聚焦营销SaaS平台,进行产品化驱动。未来,SaaS能力也将是公司核心驱动力,希望通过先进的营销技术全方位赋能中国卖家品牌化出海。
就SparkX的核心竞争力来说,主要源自于我们对整个海外营销市场,以及中国出海客户具体落地需求及业务场景的理解。早期,我们创始团队的核心成员全部在纽约,一直服务国际头部客户,对于海外营销生态和技术理念都有比较深刻的认知。后来,逐步将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数据技术沉淀到SaaS平台上,过去三年我们通过SaaS产品服务了超4000家中国出海企业。在这过程中,我们也在不断积累、丰富、更新我们的方法论,不断迭代到SaaS产品和功能中去,从而赋能不同生命周期的客户实现业务的增长和品牌的长效经营。当然,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,还是全球化的覆盖,包括美国本土卖家以及东南亚等地区,所以在本土化团队的搭建与落地层面,我们也在不断布局和扩张。
而对于中国SaaS出海的优势,从整体上看,中国团队的服务效率和响应速度具有极大优势。其次,我觉得中国多元化的业务场景能为SaaS平台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,无论从宏观的市场体量,还是具体的细分赛道都存在巨大潜力,可以为标准化产品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。因此,回到SaaS平台本身,首先要产品标准化,才能更好规模化。可以看到国内一些做市场营销/营销云/CDP等领域的SaaS产品的发展路径,都是先在某一个细分赛道沉淀,比如在线教育,然后在拓展到新赛道,比如医疗等。但不论是哪一个领域,都需要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:在某个细分赛道深耕打通,或者专注最基础的产品能力,以此为基点不断向外延伸。
有米云 蔡锐涛
自我和公司介绍:有米云是一个营销大数据 DaaS产品,帮助客户监测全球在投的广告情况,以此了解行业和竞品投放趋势。主要面向游戏和电商行业客户,帮他们分析谁在投放,在哪个地区、国家投放等,以此来提高广告投放效率。母公司是有米科技,有做全球广告交易的经验,本身也对海外市场有深入的认知。
中国SaaS公司出海的优势,分享两个:
第一,跟着国内客户一起出海,可以很快了解需求。我们国际化是在国内产品运营第二年以后开始的,跟着客户一起出海的。从游戏客户开始,国内由于政策问题,近几年很多游戏行业客户,在加大海外市场的投入,所以我们也拓展了国际业务。从他们国际化团队的需求开始了解,期间也到海外(当时去印尼)做本土化的调研和了解。
第二,目前有很多留学人才回国,这些人才对于国际市场很了解。比如我们公司的某位电商数据分析师,有美国留学经验,他加入以后在基于我们数据写分析报告的时候,可以结合美国当地文化,分析不同州人群的消费习惯等,能带来本土化的视角,加速产品的国际化进程。
ChinaAndWorld 宋科宇
自我和公司介绍:业务主要两块:一是帮助中国企业出海、与卖家深度联合运营独立站和应用(iOS和安卓);另一个是帮助外国企业进入中国、处理工厂关系、同声传译、处理合规诉讼等问题。
SaaS方面,我们会沉淀一个比较大的中台,来标准化处理所有网站的数据分发和AI模型等。针对外企进入中国,我们用与各大建站商合作开发App搭建了一个SaaS平台辅助入华服务、让外企能更好和中国供应链交互。
说一个中国SaaS企业的劣势:就是一些产品在UI设计上比较中国化,不太符合欧美人习惯。所以要避免这个问题,从欧美企业用户习惯出发,利用好中国完整的全链路柔性供应链生态上(产品供应链,以及软件生态)的优势,再整合欧美技术生态就行。
出海经验讨论
中国SaaS出海的本地化如何做?
通用性VS个性化,如何选?
法大大 温晗
自己和公司介绍:法大大提供法律相关的SaaS产品和服务。给国外客户介绍公司,第一:我们providing a DocuSign-like experience,我们提供类似DocuSign的体验。第二:We are 100% compliant in China,我们在国内提供完全合规的产品跟方案。按照IDC的报告,法大大连续两年是这个垂直SaaS赛道排名第一的公司。同时我们也提供在法律领域的基于AI和BlockChain等一些底层的能力和技术的产品和服务。我个人原来在Salesforce 亚太区负责过6年多的电商云(Commerce Cloud)业务,有较长时间是 To B 的 SaaS 和 To C 的互联网电商同时在关注。
关于SaaS做个性化还是通用性的产品的问题,回看软件行业这么多年的变化会有一些启示。
第一阶段,最早在IBM大型机的时候,是一种极致的个性化和定制化的。公司雇佣成百上千的程序员来编写各种软件和应用,为每一个客户定制化一套非常大的系统。
第二阶段,套装软件时代,大家倾向尝试比较标准化的企业管理软件。尽量把客户需求的共性跟通用性的抽出来,做一个one for all 或者 all in one的产品,减少定制。举例,当时SAP公司的产品,里面内置很多功能开关,把所有潜在需求功能都实现了,按照需要打开功能开关。当时ERP实施顾问就是了解客户业务需求,然后疯狂的“拨产品功能开关”,剩下相对较少的部分进行代码级定制。
第三阶段,在SaaS或者云端时代,流行Multi-Tendency(多租户模式)去共享同一个平台,然后平台和应用分离,并且结合使用。大家共享一个通用的平台,但每个垂直领域的公司都可以以ISV(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 独立软件供应商)的方式把自己的应用插在这个平台上面。
关于个性化和通用性,包括文化差异,我再分享两个具体例子:
第一个例子,不是SaaS的应用,但是也是说明应用在海外的情况。东南亚的两家电商平台,其中一家的产品就是通用性强一些,用all in one的产品或者平台去针对不同的国家。然后再从运营方角度去看,怎样在同一平台和系统上配置出针对不同垂直市场的用户体验,可能会降低用户体验的个性化程度。另外一家策略是个性化比较强一些,不同国家都有独立的App。比如在菲律宾市场,因为首都马尼拉经常堵车,他们在菲律宾国家的独立App就做了一些符合当地特色的小游戏,在堵车期间可以玩的。但是针对不同国家做不同App,对公司的人员和资源要求也会比较高一些。
第二个例子,我自己经历的文化差异的典型。我自己试用一些产品,其中有一款产品就是帮助Zoom或腾讯会议做自动会议记录的。打开Zoom等以后,会自动bot挂起记录,体验还是挺好的。有一次我作为导师参加国外的一个创业营活动,也是用远程的会议软件登录进去的。进去不久就被踢出去了,后来才发现是因为开了bot挂机记录会议的原因。国外的用户对于隐私等很在意,如果要用这类自动记录会议的软件等,就需要征得所有人同意才行。那如果我们设计这个软件,就要考虑用户体验的不同,甚至包括法律合规性等问题。
SparkX 袁俊
如果针对中美市场用户做SaaS产品,我们应该会有两个不同版本;内核相同,但是在用户引导和体验上不同。因为对于SaaS的使用习惯,欧美用户和中国用户差别还是蛮大的。
欧美用户对SaaS天然的信任度/好感度会高很多;而中国用户有更多控制欲,他们期望知道(SaaS)系统过程中的一些问题。所以用户引导层面不同,欧美用户习惯黑盒引导方式,中国用户习惯白盒引导方式。中国用户喜欢看原 log 层面的数据,不太习惯系统已经做好可视化图表(visualization)。欧美用户则喜欢先下载Excel,然后用另外一个工具做可视化(visualization)。中国用户对于SaaS本身的功能常常不够信任,先抱着怀疑的态度,基于自己原有的认知提出很多疑问,使用后,再适配到 SaaS 的使用场景里面。欧美用户则一般会选择相信SaaS提供的功能,当作黑盒模块去使用,最后再验证这个系统是否值得信任。
中国SaaS出海最容易踩坑的地方?
法大大 温晗
中国团队出海可能踩坑或者适应性,我归纳到三个方面:第一,创始核心团队是否有国际化相关背景和思维;第二,产品力和营销力;第三,商务模式的选择。
第一,创始团队。有些公司,创始团队可能原来就是在大公司里面专门做国际业务的,这样做国际化产品相对容易。有些公司,创始团队可能是纯国内背景,在公司拓展到国际市场的时候,就需要有一些理解、调整和适配。可能对国际化团队的资源支持、授权等都需要有清晰的考虑。
第二,产品力和营销力。在PMF(Product Market Fit)大概有两类,一类是技术驱动的产品或工具(包括像开源软件,大数据,AI等方面一些产品),本身技术属性强,产品通用性强。就可以用初步的产品(Product),再去找适合(Fit)的市场(Market)。另外一类偏应用、更加场景化特别是涉及终端用户的,可能先切入到一个垂直的市场Market,然后用技术堆积产品功能和能力,做出更加适合(Fit)该市场(Market)的产品(Product)。一些技术和产品背景比较强的创始人可能会比较推崇PLG(Product-Let-Growth),就是我们专注把产品做好,不用太多市场营销或销售,也有很多用户来使用。我现在也看到一些类似公司也在改变,在关注产品的同时,也更加关注市场营销和销售,包括更多和客户线上线下交流互动、参加行业生态的活动等。
第三,商业模式的选择。产品到国外的收费模式,是选择订阅(subscription)模式,还是说向大项目收费模式,主要看实际情况,举2个实操的例子。第一个,有一家国内出海到东南亚的SaaS公司,在国内模式是产品收费模式。到了东亚以后,先很务实的找到客户了解需求,做的比较重一些,半定制化的服务。这样客户的粘性有了,能从客户那边收费了。在慢慢从客户抽离出来,归纳解决方案,复制到周边其他客户和行业。第二个案例,某公司针对海外客户,先帮其部署私有云,而不纠结是否要上来就推荐公有云的解决方案。等客户私有云服务成熟了,收取一定的费用,也坚持了公司的SaaS产品框架;再慢慢拓展更多客户使用公有云服务,能接受的客户后续还可以迁移过去。
API7.ai 刘可儿
中国SaaS出海很容易踩的坑:先在国内把产品完整做出来,然后再想着如何在海外当地销售。而更科学的流程是一边和当地用户交流和调研,一边做符合当地需求的产品。造成“缺乏交流”的潜在原因,可能是在海外搭建团队成本太高,或者是团队成员语言能力不够而怯于沟通等。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,API7.ai在海外当地有专家和员工,他们会尽可能多接触用户。同时,现在在海外,比如北美地区,很多技术公司还是remote或者hybrid上班,我们在国内的团队就可以利用远程的契机多和用户和潜在用户交流。通过特定的社区、产业活动、受众常去的网站、社交媒体等方式,我们能触达到很多企业并与之展开交流。
垂直化Vertical讨论
Vertical SaaS现状和机会?
未来可能出现Vertical SaaS的领域有哪些?
SparkX 袁俊
针对跨境电商领域SaaS的机会点,主要有两个:
其一,利用中国卖家对流量玩法的优势,做针对欧美卖家的市场营销SaaS工具,强调流量和转化率。因为中国卖家和美国卖家在电商上面走的路线实际不同,美国卖家是先打造品牌Branding,然后再做销量和转换。而中国卖家很擅长供应链和流量玩法,如何更极致地获取流量,如何提高转化率等。而且中国卖家在海外电商的体量和影响力又相对较大,因此依托中国卖家的经验和能力,打造一个给欧美卖家使用的市场营销类SaaS工具还是很有机会的。
其二,最近Tiktok直播和电商兴起,围绕整个生态的SaaS平台应该会有机会。比如服务KOL,Influencer Marketing市场的SaaS工具等。
有米云 蔡锐涛
可以找围绕中国公司有竞争优势的行业能力溢出到海外的SaaS机会。目前中国公司出海在两个行业的生态优势非常明显,分别是出海游戏和跨境电商,这两个行业有着领先于其他市场的认知优势,那么针对服务这些行业企业服务的SaaS机会就会比较多。以我们监测到的数据为参考,中国出海游戏在 Facebook投放广告的公司累计有差不多6000多家,独立站的跨境电商公司也有超过十万家,这两个行业都能带来非常大的市场机会。
本期编辑:Martin Tan
—往期精选文章链接—
科技与企业服务
女性向App出海的产品密码与破圈之道 | 56期干货
从“工具出海”到“全球化SaaS”(上) | 51期干货
从“工具出海”到“全球化SaaS”(下) | 51期干货
实时视频与底层技术出海的痛点|33期干货
音频应用与底层技术出海前景|32期干货
出海企业如何部署智能客服|25期干货
云计算如何赋能出海|24期干货
CRM的下一个十年 | 23期干货
跨境电商
Anker和SheIn模式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?| 35期干货
应用与游戏